中产父母是最舍得在教育上投入的群体:他们宁可自己上班远也要买破烂学区房;他们自己省吃俭用,在孩子教育上花钱双眼都不眨;他们甚至想舍弃职业生涯的黄金期离职陪读……
但当他们付出那样多,终于把孩子送进所谓好学校时,“毒跑道”,“毒校舍”,“毒地”事件频发,却让他们的之前所有的努力,在“检验合格”和“孩子体检报告”鲜明的对比面前,输得片甲不留。
在教育上,要大家转变观念;在择优时,大家要和世界接轨;但在最基本的孩子健康上,却发现大家自己没有办法。
.......................................
全国各地频发“毒跑道”事件
“其他人上学要钱,大家上学要命”
连续抗争将近一个月,6月17日上午8,9点钟,聚集在北京实验二菜鸟云路分校校门口的父母围观着拆除塑胶跑道的施工过程。
从今年5月份开始,学校1000多名学生中有200余个出现流鼻血、头晕、呕吐、恶心等异常症状。联想到之前常州“毒校舍”事件,与多地频发的“毒跑道”事件,父母排查后,将矛头指向了学校操场——去年暑假修缮的全新塑胶跑道,伴随气温升高,异味愈加重。
白云路小学的“毒跑道”事件被捅到网上,舆论发酵几天后,西城区监察局,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对白云路小学操场和室内空气进行测试。10天后,一份让父母怒不可遏的报告出炉了。
官方宣称:除去一间音乐教室甲醛超标,其余教室的空气和塑胶跑道的测试样本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不过最后,可能是扛不住父母的抗议,与不断增加的病假学生,西城区教委决定推行彻底整改,把测试“合格”的符合国家安全指标的塑胶跑道全部铲除。
毒跑道铲除去,学生们也陆续复课,焦虑的白云路小学的父母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在其他学校,各种疑似“毒跑道”还在继续伤害孩子们的健康。
2016年6月14日,北京平谷区第六小学的操场,全新的塑胶跑道操场已经基本竣工。但现场只待了几十分钟,便感觉到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怪味,叫人感到头晕。在整个操场周围,见不到一个学生,学校在操场边还拉上了显眼的警戒线,禁止职员进入操场。不少学生说,塑胶跑道的操场建成之后,散发了非常难闻的气味,不少学生闻了这类气味之后,身体就出现了问题,已经没来上课了。
统计发现,江苏、浙江、广东、北京等多省市近年至少有30多所学校发生了(疑似)毒跑道事件。
6月21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暗访河北一家塑胶跑道材料工厂,工厂老板张某表示,现在市场上做塑胶跑道的材料,都是由各种橡胶垃圾打成黑色塑胶颗粒,铺设塑胶跑道的时候,施工队会用胶水混合这类黑色颗粒。张某还说,现场施工的时候,他基本不去,都是交给工人干,由于这类黑色的塑胶垃圾和胶水混合在一块,他觉得是有毒的。
中产父母是最舍得在教育上投入的群体:他们宁可自己上班远也要买学区房;他们自己省吃俭用,在孩子教育上花钱双眼都不眨;他们甚至想牺牲职业生涯的黄金期离职陪读。
但当他们付出那样多,终于把孩子送进所谓的好学校时,“毒跑道”,“毒校舍”,“毒地”事件频发,却让他们的之前所有的努力,在“检验合格”和“孩子体检报告”鲜明的对比面前,输得片甲不留。
“那样多年的奋斗,我为了什么?”
——中产母亲的悲情吐槽
作为中产的王洁(化名)忽然感觉我们的奋斗失去了意义。争取北京户口、努力赚钱、走关系、从一百多平的新房搬到40平方米的破旧学区房,这所有都是为了女儿笑笑能上北京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展一小”)。
在对成功评判相对单一的状况下,父母寄期望于孩子能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一流大学,角逐一步都不可以拉下。当初收到展一小的录取公告书,王洁一家开心了好久,都盼着开学。
进入4月天气渐热后,王洁的女儿开始呕吐。笑笑几次在学校呕吐不止,王洁把她接回家缓解不少,送学校再呕吐。直到6月初,“白云路小学”爆发涉毒塑胶跑道事件,王洁才意识到女儿的呕吐可能跟学校气味异常的跑道有关系。
为了防止接触跑道,王洁拒绝女儿去学校。王洁感觉自己剥夺了女儿上学的权利,但她没方法。在健康没办法保证的状况下,王洁甚至想过把女儿送去县城念书,她开始减少对女儿生活的需要,只须健康快乐就好。
愈加多的父母拒绝我们的孩子去学校,以此需要学校拆掉气味异常的塑胶跑道,学校回话需要层层上报,迟迟没进展,由此父母和学校展开了拉锯战。
6月初,白云路小学涉毒塑胶跑道事件揭秘后,王洁被父母拉入了维权群里。父母将自己家里孩子的症状发到群里,王洁觉得女儿此前找不到缘由的症状也跟学校塑胶跑道有关系。
群里的父母非常马上就到了500人,夜里,王洁睡不着,打开手机看微信群里父母的发言,看到别的孩子流鼻血、过敏的照片就落泪,她说这种伤心有孩子的人都能领会。
经维权群父母的努力,和学校的协商后,学校终于答应拆除跑道,但父母发现展一小的跑道只铲除去表面的塑胶层,而不是像白云路小学那样把下面沥青也铲掉,校领导称学校觉得沥青没问题,最后,父母和学校协商未果。
“留守,还是出走?”
前所未有些教育选择焦虑
假如在孩子健康和好学校之间做一个抉择,相信没父母会选择牺牲健康。事实上,在“常州毒地”和“毒跑道”事件发生之前,这个选择本身看起来是那样可笑:孩子健康和好学校之间的对立性。
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污染事件到今天仍未有结论。江苏常州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常外的学生父母,可以说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有车、有房、有稳定丰厚的收入。可是当发现我们的孩子患上了甲状腺和淋巴疾病,成了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他们却无所适从,陷入家庭危机之中。
毒地事件发生后,依据父母的统计,截至2016年5月, 常外7、初二转学人数62人,还有6人休学、5人请长假、5人出国。还有更多父母一直在转学与留守之间摇摆。“假如她转到一个非常糟糕的学校,我没法负担她后来的生活;假如不转,我如何面对她目前的生活?”一位父母纠结表示。
而今,常外每一个教室都空那样几张凳子,学校依旧在照常上课。在学校北门,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循环显示着学校的育人目的:将来世界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